中国海关总署昨日公布上半年中国对外贸易数据,显示自3月份以来,中国外贸增长持续放缓,单月出口增速从3月份的35.8%到4月份的29.9%、5月份的19.4%,再到6月份的17.9%,已连续4个月下滑,引发业界人士对下半年外贸走势的密切关注。中国海关总署统计,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出口总值为17,036.7亿美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25.8%;其中出口8,743亿美元,增长24%;进口8,293.7亿美元,增长27.6%,进口增长呈现长期超越出口趋势;而前6个月贸易顺差为449.3亿美元,收窄18.2%。对此,分析指出,受到人民币升值、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,加上欧债危机尚未解除,今年中国的外贸情势可能不容乐观。根据新华社报导,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分析,欧美是中国主要出口市场,经济复甦进程缓慢,失业率持续居高不下,居民消费信心依然低迷,导致中国对其出口明显放缓。今年上半年,中国对欧盟和美国分别出口1,644.8亿美元和1,455.1亿美元,增速均为16.9%,明显低于24%的同期中国出口总体增速。除此之外,受劳动力成本以及人民币汇价上升等综合因素影响,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价格竞争优势逐渐减弱;而短期内日本大地震造成了部分产品的供应链条断裂,对中国外贸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。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说,中国企业不缺订单,「但低价的订单已接不了」,出口型企业面临缺钱、缺工、缺电、工资高、人民币汇价高的「三荒两高」情况下,已有20%左右的出口型小企业举步维艰;5到6成中小企业正在苦撑。唯有各行业的龙头企业,由于具备较强的管理、研发创新与生产能力,仍可以透过结构调整化解成本上升压力,将40%左右的成本转嫁给国外客户。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专家张军生则说,由于中国国内通膨压力加大、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抑制输入性通膨,也让东南沿海低利润的中小型企业,因为缺乏议价竞争优势,已出现倒闭潮。
|